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褚该北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河南阳翟人字孝通
善医术,见称于世。
,历武陵王府参军
后归周,以医名为人所重,亚于姚僧坦。
武帝天和中,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性淹和,但有请之者,皆为尽其术,时论称长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模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字思范
后燕慕容熙末南渡河外,为宋刘裕荥阳太守,戍虎牢。
太武帝神麚中,据滑台,归降,赐爵武陵男,加宁远将军
长者笃厚,颇为同族崔浩所侮,然不为屈。
得罪,诛戮宗亲,而一家得免。
文成帝和平中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龚祈南朝宋 399 — 4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9—440 【介绍】: 南朝宋武陵汉寿人字孟道
风姿端雅,容止可观。
时或赋诗,言不及世事,屡辟不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宽北魏 410 — 4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472 【介绍】: 北魏清河人字景仁
崔剖子。
太武帝时率众投诚北魏,使送款,帝嘉之,拜威远将军,岐阳
初通款时见司徒崔浩厚存抚之。
诛,以远来疏族独得不坐,遂家于武城,以一子继崔览妻封氏,相奉如亲。
后袭爵武陵公、镇西将军,拜陕城镇将
诸镇之中,号为能政,及解镇,民多追念。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伯玉南朝宋 419 — 4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9—475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德润
沈渊子侄。
为人温恭,能为文章。
少除武陵侍郎
孝武帝时,任句容,有治绩。
还为卫尉丞
出为晋安王刘子勋前军行参军
明帝泰始元年邓琬等奉刘子勋起兵自立,以其为中书侍郎
子勋败,下狱,获免。
位终永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伯龙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沛郡萧人。
历位尚书左丞少府武陵太守
一生贫薄,尝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利,传说忽见一鬼在旁抚掌大笑。
伯龙叹曰:“贫穷固有命,乃复为鬼所笑。
”遂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袁觊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
袁顗弟。
好学,善为文。
有清誉。
武陵内史。
早卒。
全宋文·卷四十四
,淑兄子,为武陵太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昙副南北朝
本姓邹
邺阳人也。
清贞有风望。
十馀入道。
安乐寺
宿植其因。
产业丰积。
虽蕴金盈遗。
不以累心。
行慈悲。
知止足。
常内怀矜伤。
以济物为务。
沙门宝志所敬。
常言此人五法城之侣也。
每记之云。
君当生兜率勤慈氏。
符其本愿。
会其夙心。
乃舍赀财。
造法花无量寿弥勒四天王遗教。
乃贤劫千佛名
僧尼戒本。
各一千部。
作布萨筹十万枚。
传布遐方。
流化殊域。
开畅微远。
竭财弘教。
尽思幽深。
应门到广。
戒行精峻。
唯至唯勤。
乃通梦想。
有人语之曰。
若兜率之业已辨。
无所复虑也。
又梦弥勒佛手摩其顶。
天香幡气神龙现体。
一二年中灵应想袭。
春秋六十馀。
齐建四年卒。
武陵都尉舟扬仁益弟之立碑(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僧虔南齐 426 — 4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6—485 【介绍】: 南朝齐琅邪临沂人
王僧绰弟。
晋王羲之四世族孙。
宋时历官太子舍人武陵吴兴会稽太守湘州刺史吏部尚书
会稽太守时,因不愿阿附权臣阮佃夫,被免官。
入齐,官至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好文史,解音律,尤善书法,有《论书》等,书迹有《王琰帖》等。
卒谥简穆
全齐文·卷八
僧虔,宋左禄大夫昙首次子。
元嘉中,除秘书郎太子舍人,累迁至尚书令
齐受禅,转侍中抚军将军丹杨尹
左光禄大夫,出为征南将军湘州刺史
武帝即位,授侍中左光禄大夫
永明三年卒,赠司空谥曰简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悛南齐 438 — 4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8—498 【介绍】: 南朝齐彭城人字士操
刘勔子。
刘宋时,随父征讨,累战皆胜,讨平刘诞殷琰,迁宁朔将军
战死朱雀航时疾病,哭求父尸,持丧墓侧。
入齐,自高帝至明,历朝皆见恩遇,连姻室,宠信备至。
出任武陵内史时,修治郡南江古堤,民得其益。
齐武帝用其建议,开凿蜀蒙山铜矿铸钱千余万。
官至五兵尚书、领太子左卫率。
齐明帝死,卫送山陵,路经朱雀航,以父死于此,恸而卒。
全齐文·卷十七
字士操初名忱彭城安上里人,宋司空勔子。
大明中司空从事,拜驸马都尉,转宁蛮主簿司徒骑兵参军,迁员外郎太尉司徒二府参军尚书库部郎,假宁朔将军,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元徽初散骑侍郎,父丧,服阕,除中书郎升明初辅国将军,除黄门郎,行吴郡事,转晋熙王抚军中军二府长史,行扬州事,出为持节都督广州广州刺史,袭爵鄱阳县
齐受禅,国除,进号冠军将军,迁太子中庶子,领越骑校尉
武帝即位,改领前军将军,历竟陵王子良征北长史广陵太守,转持节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迁长兼侍中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行北兖州事,徙始兴王前军长史、平蛮校尉蜀郡太守,行益州事,改内史,随府转安西,寻代始兴王益州刺史
郁林即位,收付廷尉,见原。
海陵即位,以白衣除兼左民尚书,寻除正。
明帝即位,加领骁骑将军,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转五兵尚书,领太子左卫率,未拜。
东昏即位,改授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尚书如故,卒赠太常谥曰敬,有集二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韶南梁 455 — 508年7月3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丹阳之田里。
其先颖川陈氏也。
幼养于兄。
以友悌称。
年十二。
出家禀戒。
游京扬。
庄严旻公释成论。
仅再讲。
即尽记忆通畅。
因谓同学慧峰曰。
吾如是。
将非其所开之义浅欤。
抑其善教然欤。
遂更依藏法师于开善。
钻仰日至。
后依龙光绰法师
贫无以得论本。
众共斥不许住。
时方严寒。
独一帔。
因鬻之以资写论。
久之武陵王填巴蜀。
邀与俱。
训徒龙渊寺。
尝讲罢。
坐房中。
见神人青袷服。
致敬曰。
法师幸常此弘道。
当相拥卫也。
先苦气疾。
每思虑辄发。
至是顿愈。
法席推为成都盛。
凡学者有失。
皆自罚。
性不骑乘。
间赴贵家请。
值雨潦泥淖。
必策杖戴笠往。
天监七年
忽染微恙。
医者以猪脂药进。
拒不服。
而礼佛诵经。
颜色怡悦如常时。
候问者以为喜。
乃告曰。
吾兹无处不痛。
政若败车行路。
常患摧折。
但自强耳。
顷之卒于寺之摩诃堂。
是年七月三日也。
春秋五十四。
既卒。
民有应始丰者。
梦被摄。
至阎王所。
闻趣迎韶法师
及至。
王降阶。
合掌顶礼。
还坐殿上。
画文书。
作大政字。
法师飞腾去。
安浦寺尼梦。
法师等五百僧。
登七宝梯。
到天宫殿。
释慧韶
姓陈氏
本颖川太丘之后。
避乱居于丹阳之田里焉。
性恬虚寡嗜欲。
沈毅少言。
童幼早孤依兄而长。
悌友之至闻于闾阎。
十二厌世出家。
具戒便游京杨。
庄严旻公讲释成论。
才得两遍记注略尽。
谓同学慧峰曰。
吾沐道日少便知旨趣。
斯何故耶。
将非所闻义浅。
为是善教使然乎。
乃试听开善藏法师讲。
遂觉理与言玄。
便尽心钻仰。
当夕感梦。
开善寺采得李子数斛。
撮欲啖之先得枝叶。
觉而悟曰。
吾正应从学必践深极矣。
寻尔藏公迁化。
龙光寺绰公继踵传业。
便回听焉。
既阙论本制不许住。
惟有一帔又属严冬。
便撤之用充写论。
忍寒连噤。
方得预听文义。
兼善独见之明卓高众表。
辩灭谛为本有。
用粗细而折心。
时以为穿凿有神思也。
梁武陵王出镇庸蜀。
闻彼多参义学。
必须硕解弘望。
方可开宣。
众议荐举皆不合意。
王曰。
忆往年法集有伧僧韶法师者。
乃堪此选耳。
若得同行。
想能振起边服。
便邀之至
诸寺讲论开道如川流。
当于龙渊寺披讲将讫。
静坐房中感见一神。
青衣帢服致敬曰。
愿法师常在此弘法。
当相拥卫。
言讫而隐。
遂接席数遍。
清悟繁结。
昔在杨都尝苦气疾。
缀虑恒动。
及至蜀讲众病皆除。
识者以为寺神之所护矣。
于时成都法席恒并置三四。
鼓齐振竞敞玄门。
听徒济济莫斯为盛。
又率诸听侣。
讽诵涅槃大品。
人各一卷合而成部。
年恒数集伦次诵之。
如有谬忘及讲听眠失者。
皆代受罚。
对众谢曰。
斯则训导不明耳。
故身令奖物。
其勤至若此。
武陵布政于蜀。
每述大乘及三藏等论。
沙门宝彖保该智空等。
并后进峰岫。
参预撰集。
勒卷既成。
王赐钱十万。
即于龙渊寺分赡学徒频教令掌僧都
苦辞不受。
性不乘骑。
虽贵胜请讲逢值泥雨。
辄自策杖戴笠。
履芒屩而赴会焉。
少而斋洁不涉珍羞。
后遇时患药杂䐗脂。
拒而不服。
非时浆饮故绝生常。
候病者仰观。
颜色怡悦礼诵不替。
当似微差。
乃告曰。
吾今无处不痛。
如坏车行路常欲摧折。
但自强耳。
恨所营尊像未就。
吾将去矣。
遗属道俗凭为庄严。
便洗浴剃发剪爪礼拜嗽口。
坐于龙渊寺摩诃堂中。
奄然而卒。
春秋五十有四。
天监七年七月三日也。
成都民应始丰者。
因病气绝而心上温。
五日方醒云。
被摄至阎王所。
闻处分云。
韶法师
须臾便至。
王下殿合掌顶礼更无言说。
惟画文书作大政之字。
便出外。
坐于旷路树下。
见一少童以漆箕擎生袈裟令著之。
有数十僧来迎。
丰惟识智慈二禅师
幡花列道腾飞而去。
又当终夕有安浦寺尼。
久病闷绝。
及后醒云。
韶法师及五百僧。
登七宝梯。
到天宫殿讲堂中。
其地如水精。
床席华整。
亦有麈尾几案。
莲华满地。
就座谈说。
少时便起。
送别者。
令归。
其生灭冥祥感见类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袁彖南齐 447 — 4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7—494 【介绍】: 南朝齐陈郡阳夏人字伟才小字史公
袁顗侄。
能文好玄言。
见诛,宋明帝投其尸江中,不许敛葬。
与旧奴一人,微服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之。
相国萧道成(齐高帝)主簿
入齐,累官太子中庶子,出为冠军将军,监吴兴郡事。
性刚,以微言忤齐武帝,又与王晏不协。
坐过用俸钱,免官付东冶,寻遇释。
后位侍中
卒谥靖
全齐文·卷十七
字纬才小字史公陈郡阳夏人武陵太守觊子。
大明中秀才元徽中安成王征虏参军主簿尚书殿中郎,出为庐陵内史豫州治中高帝太傅相国主簿,及受禅,以为秘书丞,迁中书郎,兼太子中庶子永明初御史中丞,转黄门郎,兼中丞,免,寻补安西咨议南平内史,转长史南郡内史,行荆州事,还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出为冠军将军,监吴兴郡事,免官,付东冶,寻白衣行南徐州事、司徒咨议、卫军长史,迁侍中隆昌元年卒,谥靖子,有集五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欣泰南齐 456 — 5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6—501 【介绍】: 南朝齐竟陵人字义亨
张兴世子。
不以武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
宋时,辟州主簿,历仕诸王府佐。
入齐,官尚书都官郎
武帝与之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
后以不乐武职,怒,屏居家巷。
东昏侯时,为雍州刺史
因密谋废立,事败被杀。
全齐文·卷二十二
欣泰字义亨竟陵竟陵人宋左卫将军兴世子。
辟州主簿,历诸王府佐,入齐历官宁朔将军,除尚书都官郎
武帝即位,以为直阁将军,历豫章王太尉参军、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复为直阁步兵校尉,除正员郎,徙随王子隆镇西中兵,改领河东内史,免。
明帝即位,为领军长史,迁咨议参军,出为永阳太守
东昏侯即位,除辅国将军庐陵王安东司马,进雍州刺史,以谋废立伏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嶷南齐 444 — 49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嶷 文献王 479年—492年 齐高帝第二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4—492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俨
齐高帝子。
初仕尚书左户郎,迁侍中
齐高帝立,为扬州刺史封豫章郡王
高帝建元中太子萧赜(武帝)以事失旨,高帝颇有代嫡之意。
武帝即位武帝恭悌尽礼,未尝违忤。
太尉
不参朝务,而言事密谋。
多见信纳。
为政宽厚,官至大司马
卒谥文献
全齐文·卷六
字宣俨小名阿玉
高帝第二子。
宋泰始中,为太学博士、长城令,入为尚书左民钱唐
赐爵晋寿县,除通直散骑侍郎
元徽初宁朔将军,迁中书郎
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
顺帝车骑咨议参军,随府迁骠骑、从事中郎
及即位,转侍中,加冠军将军
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
出为左将军江州刺史改封永安县公
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齐受禅,迁侍中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
封豫章郡王,徙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
入为中书监司空扬州刺史
武帝即位,进太尉、领太子太傅,进大司马
永明十年卒,赠丞相扬州谥曰文献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聪北魏 468 — 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僧。
五台北寺,独重律部。
姚秦时梵僧佛陀耶舍译出《四分律》后,至北魏孝文帝时法聪始专四分律》,并口授弟子道覆作《四分律疏》,以传后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姓梅
南阳新野人
八岁出家。
长有成立。
净施相继悉以回。
造经藏三千馀卷。
凡言论之可弘赞者。
莫不缮集。
年二十五。
东游嵩岳
西陟武当
所在扬化。
惟务燕默。
筑室于襄阳伞盖山。
以资栖息。
晋安王承风来造。
马骑将从欲进而却。
王怒竟反。
夜感恶梦。
且夕更往。
人马辟易如初。
王乃洁斋尽敬至寺。
侧但睹谷口猛焰洞然。
顷之水波腾涌。
少须水灭。
始见堂宇而徵其事实。
方入水火定也。
坐绳床上。
旁有二虎如立侍。
王却走。
使虎俯首闭目而进王。
因告以境内多虎患。
为入定。
俄致十七大虎。
与受归戒且约无伤暴百姓。
又命其徒以布故衣。
系虎颈。
期以七日复来。
王偶于所期日。
设斋众才集。
虎亦群至。
遽解去其布。
而与之食。
由是无虎患。
偕王游白马泉有白龟出泉。
取食于之手中。
曰此雄龙也。
又游灵泉有五色鲤。
曰此雌龙也。
是日王大加施予而旋。
其左右有凶贪者。
数十人。
谋夜劫所施物。
而虎咆哮遮道。
见钜人倚松树立。
树仅至其膝。
持金刚杵。
忿怒见于色。
谋者惧不敢前。
恲𢥏达旦。
过午乃得反。
王诘其故以实告。
遂奏闻。
诏造禅居寺以邀焉。
则别以人代。
不自往。
复诏徐摛就其地。
灵泉寺
白鹿白雀依以栖止。
尝行田野。
遇屠者驱猪数百入市。
为三诵解脱首楞严。
而猪悉散走无馀。
屠怒将驱之。
而手足若束缚者。
不可动。
有渔于汉水者。
见之如前三诵。
辄举网无所得。
荆州久旱。
长沙寺遣僧诣丐雨。
果沾洽。
庐陵王迎至京辇。
固辞后游庐阜骠骑威王既禀戒。
因欲奉之还台。
潜遁至湘东
王躬。
师事之。
督亲信陈旻白意。
谓旻曰。
如不允者。
于汝乎有罚。
不得已一觐都邑间适青溪。
江陵令江禄来起重阁山中。
太清三年
高祖崩。
湘东王执政
斥祖所御之宫为寺。
而名之天宫。
以延
王又以巴峡守所致柏木治寝殿。
殿放光彻旬日。
王亟命。
易寺名为宝光。
构浮图僧房讲堂。
舍玩物作露盘其上。
王以暇日于焉。
述般若义。
述义之夜。
每放光照数里。
宣帝尤加礼敬。
末年入道场则涕泗不自胜。
大定五年九月无疾而卒。
端坐如生。
形柔顶暖。
手屈二指。
异香竟月。
寿九十二。
释法聪
姓梅
南阳新野人
八岁出家。
卓然神秀。
正性贞洁身形如玉蔬藿是甘无求滋馔。
及长成立风操逾厉。
净施厚利相从归给。
并回造经藏三千馀卷。
备穷记论。
有助弘赞者无不缮集。
年二十五。
东游嵩岳西涉武当
所在通道惟居宴默。
因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
筑室方丈以为栖心之宅。
入谷两所置兰若舍。
今巡山者。
尚识故基焉。
梁晋安王来部襄雍。
承风来问将至禅室。
马骑将从无故却退。
王惭而返。
夜感恶梦。
后更再往。
马退如故。
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得进见。
初至寺侧。
但睹一谷猛火洞燃。
良久伫望。
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水灭堂现。
以事相询。
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
堂内所坐绳床两边各有一虎。
王不敢进。
乃以手按头著地。
闭其两目召王令前。
方得展礼。
因告境内。
多弊虎灾请求救援。
即入定。
须臾有十七大虎来至。
便与受三归戒。
敕勿犯暴百姓。
又命弟子以布系诸虎颈。
满七日已当来于此。
王至期日设斋。
众集诸虎亦至。
便与食解布。
遂尔无害。
其日将王临白马泉
内有白龟。
手中取食。
谓王曰。
此是雄龙。
灵泉
有五色鲤亦就手食。
云此雌龙。
王与群吏嗟赏其事大施而旋。
有凶党左右数十人。
夜来劫所施之物。
遇虎哮吼遮遏其道。
又见大人倚立禅室。
傍有松树止至其膝。
执金刚杵将有守护。
竟夜回遑日午方返。
王怪其来方以事首。
遂表奏闻。
下敕为造禅居寺。
不往住度人安之。
又敕徐摛
就所住处造灵泉寺
周朝改为静林。
隋又改为景空。
大唐仍于隋号。
住禅堂。
每有白鹿白雀。
驯伏栖止。
行往所及慈救为先。
因见屠者驱猪百馀头。
三告曰。
解脱首楞严。
猪遂绳解散去。
诸屠大怒将事加手。
并仡然不动。
便归过悔罪。
因断杀业。
又于汉水渔人牵网。
如前三告。
引网不得。
方复归心。
空网而返。
荆州苦旱。
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雨。
使还大降陂池皆满。
高祖庐陵王迎出都。
有事不遂。
湘东王作牧荆峡于江陵天宫寺迎以处之。
遂终此寺即梁太清年也。
其寺见有碑记。
广叙徵异景空。
今寺犹有禅堂存焉。
释法聪
姓梅氏
南阳新野人
八岁出家卓然神秀。
正性贞洁身形如玉。
蔬藿是甘无求滋馔。
因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
筑室方丈。
以为栖止之宅。
入谷两所置兰若舍。
今巡山者尚识故基焉。
梁晋安王来都襄雍。
承风来问将至禅室。
马骑将从无故却退。
王惭而返。
夜感恶梦。
后更再往马退如故。
王乃洁斋。
躬尽虔敬方得进见。
初至寺侧但睹一谷猛火洞然。
良久伫望忽变为水。
经停倾仰水灭堂现。
以事相询。
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
堂内所坐绳床两边各有一虎。
王不敢进。
乃以手按头著地。
闭其两目。
召王令前。
方得展礼。
因告境内多被虎灾请求救援。
即入定。
须臾有十七大虎来至。
便与受三归戒。
敕勿犯暴百姓。
又命弟子以布故衣系诸虎颈。
满七日已当来于此。
王至期日设斋众集。
诸虎亦至。
便与食解布。
遂尔无害。
其日将王临白马泉
内有白龟就手中取食。
谓王曰。
此是雄龙。
灵泉有五色鲤。
亦就手食。
云此雌龙。
王与群吏嗟赏其事。
大施而旋。
有凶党左右数十人。
夜来劫所施之物。
遇虎哮吼遮遏其道。
又见大人倚立禅室。
傍有松树
止至其膝。
执金刚杵将有守护。
竟夜回遑日午方返。
王怪其来晚。
方以事首。
遂表奏闻。
下敕为造禅居寺。
不往住。
度人安之。
住禅堂每有白鹿白雀驯伏栖止。
行往所及慈救为先。
忽遇屠者驱猪百馀头。
三告曰解脱首楞严。
猪遂绳解散去。
诸屠大怒将事加手。
并屹然不动。
便归过悔罪因断杀业。
又于汉水渔人牵网所。
如前三告。
引网不得。
方复归心空网而返。
荆州苦旱。
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雨。
使还大降。
陂池皆满。
湘东王承闻驰驾山门伸师襄之礼。
频请下都固辞不许。
乃舍宫造天宫寺邀延。
永住巴峡空晋鸿上。
湘东王柏木为寝殿。
及感放光旬日不歇。
王于傍造浮图僧房讲堂。
并王服玩作露盘。
立为宝光寺
居之。
王述般若义。
每明日将竖义。
殿则夜放光明。
照数里不假灯烛。
议者以般若大慧智光幽烛所致。
梁大定五年九月无疾而化。
端坐如生形柔顶煖。
手屈二指异香不歇。
年九十二。
姓梅
南阳新野人
八岁出家。
卓然神秀。
正性贞洁身形如玉。
蔬藿是甘。
无求滋馔。
及长成立。
风操逾厉净施厚利。
相从归给。
并回造经藏三千馀卷。
备穷记论。
年二十五。
东游嵩岳
西涉武当
所在通道。
惟居宴默。
因至襄阳伞盖山。
白马泉
筑室方丈。
以为栖心之宅。
入谷两所置兰若舍。
梁晋安王
来都襄雍。
承风来问。
将至禅室。
马骑将从。
无故却退。
王惭而返。
夜感恶梦。
后更再往。
马退如故。
王乃洁斋。
躬尽虔敬。
方得进见。
初至寺侧。
但睹一谷。
猛火洞然。
良久伫望。
忽变为水。
经停倾仰。
水灭堂现。
以事相询。
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
堂内所坐绳床。
两边各有一虎。
王不敢进。
乃以手按头著地。
闭其两目。
召王令前。
方得展礼。
因告境内多被虎灾。
请求救援。
即入定。
须臾有十七大虎来至。
便与受三归戒。
敕勿犯暴百姓。
又命弟子。
以故衣系诸虎颈。
满七日已。
当来于此。
王至期日。
设斋众集。
诸虎亦至。
便与食解布。
遂尔无害。
其日将王临白马泉
内有白龟。
手中取食谓王曰。
此是雄龙。
灵泉
有五色鲤。
亦就手食。
云此雌龙。
王与群吏嗟赏其事。
大施而旋。
有凶党左右数十人。
夜来劫所施之物。
遇虎哮吼。
遮遏其道。
又见大人倚立禅室。
傍有松树
止至其膝。
执金刚杵。
将有守护。
遂表奏闻。
徐摛就所住处。
灵泉寺
住禅堂。
白鹿白雀。
驯伏栖止。
行往所及。
慈救为先。
忽遇屠者。
驱猪百馀头。
三告曰。
解脱首楞严。
猪遂绳解散去。
诸屠大怒。
将事加手。
并仡然不动。
便归过悔罪。
因断杀业。
又于汉水渔人牵网所。
如前三告。
引网不得。
方复归心。
空网而返。
荆川苦旱。
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雨。
使还大降。
陂池皆满。
高祖庐陵王重请下都
确乎不许。
后至庐阜
骠骑威王
因从受戒。
劝请还台。
志存虚静。
潜溯西上。
遁隐荆部神山
湘东王承闻。
驰驾山门。
师襄之礼。
频请下都
固辞不许。
武陵上蜀。
从受归戒。
宣帝
亦同前敬。
每入道场。
必涕泗翘。
仰普贤授记。
天花异香。
音乐冥发。
梁大定五年九月
无疾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介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绍】: 南朝梁兰陵人字茂镜
萧思话孙。
博通经史,善属文。
起家齐著作佐郎
,历仕始兴太守少府卿、都官尚书,有政声。
博物强识,多所匡正,为梁武帝所重。
军国大事,必先咨访。
武帝太清元年侯景涡阳东魏击败,入寿阳,遣使降梁。
纳之,极言不可,不能用。
官至光禄大夫
卒年七十三。
全梁文·卷二十四
字茂镜,视素从弟。
齐永元末,为著作佐郎
天监中太子舍人,迁尚书金部郎,转主客郎,出为
普通中湘东王咨议参军大通中,除给事黄门侍郎
大同中,为武陵王府长史,出为始兴太守,征为少府卿,加散骑常侍,进侍中都官尚书
大同二年臻仕,就家授光禄大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缅南梁 490 — 5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0—531 【介绍】: 南朝梁范阳方城人字元长
张弘策子,袭爵洮阳县
少勤学,手不辍卷。
举殿中郎
年十八为淮南太守
累迁豫章内史。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迁侍中,未拜卒。
性爱典籍,聚书至万余卷。
全梁文·卷五十九
字元长范阳方城人武帝弘策子。
天监初袭丹阳县侯,起家秘书郎,历淮南武陵郡太守御史中丞,卒赠侍中,有《晋书》钞三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伍安贫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安宾
南朝梁武陵
博雅嗜学。
朝廷累辟,皆以疾辞。
撰有《武陵图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胡颖陈朝 507 — 5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560 【介绍】: 南朝陈吴兴东迁人字方秀
梁末,仕至武陵侍郎
陈霸先(陈武帝)在广州深自结托。
数从征伐,从克元景仲,平蔡路养、李迁仕,皆有功。
霸先侯景,以知留府事。
后又从霸先王僧辩,讨杜龛
梁时官至散骑常侍,兼丹阳尹。
入陈,兼左卫将军,除吴兴太守
卒谥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邵南朝宋 407 — 4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7~449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道辉
沈林子子。
涉猎文史,为驸马都尉
文帝时,初拜强弩将军,出为钟离太守,有惠政,远近投集。
入为通直郎,前后密陈政要,帝皆纳用,深相宠待。
后为安成相,慰恤孤老,劝课农桑,以宽和恩信,为南土所怀。
全宋文·卷四十一
劭字道辉吴兴武康人辅国将军林子子,袭爵汉寿县,历驸马都尉奉朝请
元嘉初拜疆弩将军,出为钟离太守,迁衡阳王义季右军中兵参军
又为始兴王浚后军中兵参军,入为通直郎侍中,历彭城王义康大将军中兵参军
宁朔将军,改庐陵王绍中郎参军,为义康安成相。
元嘉二十六年卒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